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林国乐教授团队与吉因加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为ctDNA检测筛选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获益人群再提添力证。研究通过严谨的试验设计,联合全国多家医疗中心,前瞻性观察了ctDNA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证实ctDNA可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nCRT)疗效,ctDNA检出和丰度是预测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MFS)的可靠指标。文章在线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CCR,IF=10.11)杂志。
研究结果
1.ctDNA 可预测肠癌nCRT的疗效
研究分别在nCRT前、nCRT治疗过程中、手术前、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DNA检测,其中基线ctDNA阳性率为75%,随着治疗的深入,快速下降到nCRT治疗时的15.5%、术前的10.5%和术后的6.7%,提示ctDNA可准确反应肿瘤负荷。更重要的是,术前未检测到ctDNA阳性的29位患者均达到病理缓解(ypCR),病理评级为ypCAP0-1、ypCR、ypT0-2和mrEMVI(-)的患者中,术前ctDNA的阳性率明显较低,表明ctDNA能够预测直肠癌nCRT的疗效。
此外,数据分析发现,基线ctDNA 与mrEMVI显著相关,术前ctDNA与ymrEMVI相关,由于mrEMVI与ymrEMVI是无转移生存的关键预测指标,ctDNA与二者的关系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2.POLD1等基因突变状态与nCRT 疗效相关
3.ctDNA预测复发转移更为可靠
研究对入组患者进行了中位18个月的随访,以观察ctDNA及其他临床指标对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截至发稿前,共有13位患者(12.5%)发生了远处转移。分析发现,所有时间节点检测中,ctDNA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更快发生远处转移,风险也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各节点的ctDNA含量均与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ctDNA阳性预测远处转移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