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回顾 | 南北大咖公益直播,解读疫情期间肺癌患者如何就医

近日,吉因加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医联、腾讯视频-健康频道,力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浩贤教授,南北迸发,内外兼修,为全国肺癌患者进行了一场网络公益直播,指导疫情期间,肺癌患者该如何合理安排就医?内容丰富具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划一下重点。


肺癌患者疫期就医的共同原则


1.  肺癌患者属高危感染人群,尽量减少外出就诊频次

2.  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需首先明确诱因,梳理近期活动情况,如确实有暴露感染的风险,务必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3.  如需就医,需通过医院APP或线上挂号平台等渠道进行预约,并做好防护


晚期肺癌患者如何安排就医?


1584409143016019889.jpg

赵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Q1:疑似肿瘤患者如何就医?

A1:如发现咳嗽胸闷等疑似肿瘤症状,患者可先行网上会诊,获取专业医疗建议。如需进一步确认,建议于当地医疗机构进行病理活检,确认病情及分期,再进一步决定是否手术或药物治疗。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患者初步确诊无须异地治疗,当地医疗机构均可进行同样的检测,尽量减少新冠肺炎暴露频率,降低风险。


Q2:复诊、常规复查患者如何就医?

A2:复诊或常规复查的患者,如无症状,可适当延长复查。但一定要注意自身症状表现,如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活动障碍、精神异常、视力下降或视物重影、咀嚼困难等严重脑转移的症状,则需立即就医。肺癌患者可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与主诊医生保持沟通,评估病情风险缓急后,再进行就医安排。确需入院复诊的患者,做好复诊准备,简化复诊环节,以减少医院滞留时间。


Q3:靶向治疗的患者是否要联合治疗?

A3:靶向治疗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确实可延长病情缓解的时间,但联合治疗需要医生随时监控调整治疗方案,不适合疫情期间不方便就医的情况。如果靶向治疗有效,未出现耐药情况,应尽量优先选择单药治疗,延长随访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国家开通绿色通道,靶向药物处方可延长2~3月,可减少复诊拿药的频率。


Q4:药物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

A4:轻度毒性无须停药,可咨询主诊医生对症服用药物缓解,并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缓解药物可在当地药店或医院自行购买。如服用药物未能缓解毒性,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疼痛加重、进食困难等情况需尽快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早期肺癌患者如何安排就医?


1584409693623003788.jpg

杨浩贤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Q1:肺部小结节灶,是否应立即手术?

A1:如检查发现肺部存在小结节,则需与主诊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小结节为良性病变,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多发性病变等情况,可先做3~6个月的随访,疫情过后,视情况再进行手术治疗。如检查胸膜有凹陷的情况,则必须尽快手术,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其致死率远远高于新冠肺炎。肺癌早期手术已非常成熟,创口小,恢复快,无须过分担忧。


Q2:肺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

A2: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恰当的化疗不仅起不到巩固作用,反而增加药物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化疗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应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药物副作用。


Q3:肺癌患者术后如何安排随访?

A3:I期肺癌患者术后,3年内,6个月复查一次,此后每年复查1次;II期肺癌患者术后, 3年内,3个月复查一次,3-5年之间,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复查,不需要过于焦虑。但肺癌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咳嗽、血丝痰、骨疼痛、头晕头痛等需随时复查。


本次分享干货满满,知识点非常多。在进行就医指导分享后,赵军教授和杨浩贤教授分别就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留言进行了线上解答,是否有与您相似的情况呢?欢迎进入《“疫”起抗癌:肿瘤专家这样说》网络公益直播患教视频(https://v.qq.com/x/page/n0933dh57jz.html), 观看回放。吉因加致力于提供最值得信赖的基因检测服务,疫情期间,我们将与您 “疫”起抗癌,守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