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首次!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中检出BRAF V600E突变!

2019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周建平、江冠铭主任团队与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的合作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Lung Cancer(IF=4.599)发表。研究团队在1021 panel-NGS检测助力下, 首次在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中发现BRAF基因的V600E突变。


1576460301544065886.jpg


导读


硬化性肺细胞瘤为肺部罕见良性肿瘤,包括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两种成分。该肿瘤在女性中更常见,发病年龄通常高于50岁,在年轻人群中亦有报道。该肿瘤主要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为主,极少复发。关于硬化性肺细胞瘤的基因变异报道较少,本次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例年轻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通过1021 panel-NGS检测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从而扩展了对于硬化性肺细胞瘤基因变异的认识,助力对患者病情的深度认识。


研究简介


一名17岁的女性,因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入院,胸部CT检查示右肺占位性病变(图1)。经皮肺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示:病变倾向于硬化性肺细胞瘤,后进行胸腔镜辅助右肺上下叶肿瘤剔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图2):硬化性肺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圆形间质细胞:Vim、ER、PR、Syn、TTF-1、EMA均(+),CD56(少量+),CK(少量弱+);表面细胞:Vim、Syn、TTF-1、CK、EMA、CK7(+),P63(少量+);S-100(组织细胞+),CD31、CD34、CgA、SMA均(-),Ki-67约3%(+)。借助1021panel-NGS检测,发现患者携带BRAFV600E(图3)和AKT1 E17K突变。


1576460446882091168.jpg

图1:胸部CT检查结果


1576460487577035175.jpg

图2:硬化性肺细胞瘤病灶的HE和免疫组化结果


1576460535439038211.jpg

图3:BRAF V600E突变


研究讨论


作为肺部罕见肿瘤之一,对于硬化性肺细胞瘤的基因变异数据报道有限。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硬化性肺细胞瘤的WES研究显示,AKT1基因突变在该肿瘤中高频发生,此外还有CTNNB1ARID1BAPCBLMPLCG1等基因变异检出。另有文献报道,在1例13岁女性的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中发现PTEN基因胚系突变。远处转移在硬化性肺细胞瘤中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在1例胃部转移的患者发现存在Ki67的高表达。


BRAF为MAPK/ERKs信号通路的重要一员,调控细胞分裂和分化。V600E突变是BRAF基因最常见的激活突变,根据文献报道,该突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生,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该突变携带者临床预后一般较差。

这是第一例报道BRAF V600E突变在硬化性肺细胞瘤检出的案例,扩展了硬化性肺细胞瘤基因变异资料的同时,结合既往文献可以发现,从基因这个维度来认识疾病,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能存在相同的致瘤机制;同为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个体之间,携带基因突变或者其他指标结果也会各有不同。


该患者与其他人相比,发病年龄较早,且为多发病灶,携带BRAF V600E突变,需要术后紧密随访。

NGS技术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中,不论是对于肿瘤患者的靶向用药指导,药物疗效的评估,预后的预测,复发监控等方面均体现出了高效快速的优势;此外,针对罕见肿瘤, NGS检测也可提供大量的分子特征信息,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本案例中硬化性肺细胞瘤为肺部罕见良性肿瘤,吉因加1021 panel设计全面覆盖肿瘤相关基因,适用于常见和罕见实体瘤检测分析,新的基因突变检出帮助临床更深入的了解该瘤种,也为预后的预测及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