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SCO已于近日圆满落幕,回顾这场学术的饕餮盛宴,成果满满。既有精彩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又有行业大咖论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吉因加也在本次会议上全面发力,除发布了国产Gene+Seq-200/2000基因测序仪之外,与临床专家的合作成果也在诸多分会场和卫星会亮相,受到广泛关注。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划一下重点。
肿瘤抗原与微环境孰轻孰重?
吉因加助力肿瘤微环境的研究
肿瘤的抗原研究和微环境研究哪个更重要?这可能取决于谁能激活更多的T细胞数量。朱波教授提出NGS技术应用之后,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肿瘤的微环境研究。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在其相关研究中,朱教授应用吉因加panel,检测不同肿瘤组织采用点样本,得到结果如下:1、肿瘤的新生抗原不一定决定肿瘤的T细胞的功能;2、不同采样点的肿瘤抗原不同,肿瘤组织当中存在的免疫细胞及T细胞的功能也不同,所以,肿瘤微环境对于免疫应答很重要。临床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获益,考虑治疗策略。
免疫肿瘤学时代的液体活检
吉因加1021panel的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
张建军教授
免疫疗法给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临床医生在选择病人、提高免疫治疗受益上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液体活检由于其操作简单、实时观测,可收集全身免疫系统的反应等成为理想的biomarker检测方式,其用于评价TMB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尽管目前TMB热度有所下降,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很多肿瘤来说,TMB越高,免疫治疗效果好越好。在全外显子检测进入临床广泛应用之前,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张教授表示液体活检的最佳检测方式是采用大panel的形式,并展示了采用吉因加1021panel检测的数据,其测序结果与全外显子测序所得TMB表现出高度一致,可有效进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
大panel的新样本类型探索
吉因加1021panel助力支气管冲洗液样本检测
张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张新教授在《肺癌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汇报中,展示了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场景。张教授与吉因加的合作项目,采用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应用1021panel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支气管冲洗液上清中的检出结果,与组织样本有很高的一致性,这在国内尚属首创。灵活运用,积极探索,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方兴未艾,且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当然也仍有可探索的空间去帮助临床工作者解决更多实际应用问题。
首个亚裔NSCLC不同分子亚型的进化图谱研究
提示分子亚型与异质性的相关性
张力教授本次会议上除了精彩的学术汇报以外,其课题组与吉因加合作成果也作为Poster进行了展示,小编在这里再为大家张贴一下:
加强对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
吉因加特邀大咖助力肺癌免疫治疗探索
David P. Carbone教授
David P. Carbone 教授是世界肺癌大会前主席,本次受吉因加邀请,在CSCO大会上分别就《抗血管治疗联合免疫》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准医疗展望》做了汇报。David P. Carbone教授提出,肿瘤个体化治疗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美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地了解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为尽早实现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
NGS肿瘤基因大panel突变检测
1021panel检测数据可靠
黄杰研究员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TMB产品性能评价亟待明确的标准出台。虽然有众多临床试验证实TMB与免疫疗效相关,但是诸多因素制约了TMB计算规则的建立,限制了TMB检测标准化的进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黄杰研究员在《NGS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大panel的标准建设和评价》汇报中,引用了吉因加1021panel检测数据,表示大panel的检测数据的相关性可能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成果均基于吉因加1021panel产出,1021panel 基于吉因加独创的mTBI分子肿瘤负荷指数及mClone 分子克隆指数对肿瘤进行全病程管理,其中mTBI是从分子层面反应肿瘤负荷的综合指标,可以更灵敏、精准、无创地评估肿瘤治疗疗效,监测肿瘤进展。mClone则是一个肿瘤异质性评估指标。基于肿瘤多基因突变定性定量动态监测,构建的全新肿瘤分子克隆分析策略。
吉因加自2017年推出1021基因大panel检测,始终聚焦肿瘤基因检测领域最前沿。针对晚期肿瘤患者推出的Gene+OncoD肿瘤用药基因检测、Gene+OncoMD肿瘤疗效基因监测产品均基于1021panel,系列产品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可灵活选择组织、血液、胸腹水等多种样本类型,针对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相关基因靶点及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及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