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牵头发起的“ctDNA对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抵抗和克隆性进展评估”项目(TraceLib001,NCT03059641)阶段性总结会在上海举办。本次项目总结会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办,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15家研究中心的临床专家参会。
TraceLib001项目是一项前瞻性的、对晚期初诊非小细胞肺癌进行ctDNA动态治疗监测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自2016年12月启动以来,全国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中心已经有15家,入组病人近300例,积累的基因及临床数据将成为中国晚期肺癌肿瘤进化的临床转化研究宝库。
参会专家对TraceLib001项目学术研究创新点、数据挖掘思路等方面展开了积极讨论。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展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大家都表示对本项目在中国晚期肺癌精准医疗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充满信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陆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表示,项目成果将为肺癌精准医疗进入基因检测2.0时代(克隆检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陆教授对两年多来各中心的持续推荐入组患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提到,真实世界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一样,也需要规范及时的临床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本项目的临床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都得到了吉因加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保障了TraceLib001项目的成果产出,工作值得高度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艾星浩教授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艾星浩教授代表15家研究中心汇报了截至目前项目的阶段性产出,包括目前基线期、疗评期、PD出组期的病例收集情况,克隆性突变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效果,以及bTMB监测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效果等。
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首席医学官 陈蓉蓉博士
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首席医学官陈蓉蓉博士对TraceLib001项目肿瘤数据挖掘思路和相应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在陆舜教授的带动下,大家分别对TMB、转移部位、耐药、罕见突变等项目挖掘点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专家讨论
项目讨论过程中,陆舜教授再次对参与中心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和与会专家一起对吉因加的学术实力给予了高度认可,感谢吉因加为项目开展作出的贡献;基于目前的挖掘研究点,鼓励大家再接再厉积极完成随访和临床信息的收集工作。另外,基于目前的数据产出,陆舜教授也表示,吉因加自主设计的1021panel和在ctDNA动态监测中的独特指标mClone是项目得以产出可靠克隆进化数据的重要技术平台。
吉因加推出的晚期基线计划,依托1021panel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多次检测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获取肿瘤基因突变定性定量信息,并结合吉因加创新的mTBI 分子肿瘤负荷指数及mClone分子克隆分析,从分子层面综合评估疗效及肿瘤异质性变化,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分子维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