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第三届肿瘤基因大数据年会(BDCG)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合办,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世界肺癌大会前任主席David P. Carbone教授、美国布什总统肿瘤研究顾问Herbert Kim Lyerly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担任主席。来自国内外200多位肿瘤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肿瘤基因检测在临床诊疗、新药研发、早期筛查、分子诊断全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会议聚焦前沿,亮点纷呈。
上午9时,大会正式开始,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鑫博士致欢迎辞。随后程书钧院士致辞,他指出基因检测技术正与大数据分析深度融合,加速推进肿瘤精准医疗的实现。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总生存期,而且促进肿瘤诊疗前移,为人类攻克肿瘤带来了曙光。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成长迅速,全领域产品服务日臻成熟,高水平学术成果大量发表。吉因加坚持大数据发展战略,提供临床+科研一体化服务,成果累累。希望本届年会能够增进学术交流,启迪科研思路,汇聚行业共识。
中国工程院 程书钧院士
主会场报告
David P. Carbone教授以《Genomic Predictors Of Benefit From Cancer Immunotherapy》开启主题报告环节。他指出过去几年,免疫治疗在肺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已跻身转移性肺癌一线治疗方案。PD-L1\TMB作为免疫治疗Biomarker并不完美,需要深入研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世界肺癌大会前任主席 David P. Carbone教授
Herbert Kim Lyerly教授在《Vaccines Targeting Tumor Antigens》报告中,指出与靶向治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适用范围有限,但效用更持久。T细胞CD8+在免疫治疗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机体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研发识别肿瘤新抗原的特异性疫苗,对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意义重大。
美国布什总统肿瘤研究顾问Herbert Kim Lyerly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以《肺癌精准治疗与伴随诊断》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报告概述了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伴随诊断对精准诊疗的重要价值。同时介绍了与吉因加在奥西替尼耐药方面的研究结果,强调生物标志物检测将是临床治疗、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的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在《液体活检与乳腺癌精准诊疗》的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和吉因加合作的最新成果。在抗HER2治疗新药吡咯替尼l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发现循环肿瘤DNA(ctDNA)比手术肿瘤组织DNA有更好的疗效预测价值。此外还分享了ctDNA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化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马飞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余佩武教授做了《ctDNA在可手术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指出在胃癌手术机器人时代,迫切需要术后精准监测及辅助治疗疗效精准评价。其团队运用吉因加OncoMRD产品进行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监测研究,发现术后ctDNA监测能够提前发现疾病复发转移,为早期干预、精准干预提供了可能。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余佩武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余佩武教授做了《ctDNA在可手术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指出在胃癌手术机器人时代,迫切需要术后精准监测及辅助治疗疗效精准评价。其团队运用吉因加OncoMRD产品进行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监测研究,发现术后ctDNA监测能够提前发现疾病复发转移,为早期干预、精准干预提供了可能。
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研究员 王沙博士
最后,北京吉因加基因研究院王沙博士以《Data Mining Based on Pan-Cancer Panel in Geneplus》为题,介绍了吉因加Pan-cancer 1021 panel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优势。1021panel覆盖1021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能够利用组织和血浆样本,全面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相关靶点及指标。同时,基于基线数据库近8万例样本数据,提供biomarker开发、患者入组等协同研发服务。
会议现场
除上午6场主会场报告外,下午大会设置3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分别围绕肺癌精准治疗、Biomarker助力肿瘤药物研发与伴随诊断、临床肿瘤基因大数据挖掘、肿瘤晚期疗效监测、肿瘤分子分型与早期监测、肿瘤早期筛查、NGS大Panel检测、肿瘤NGS大数据时代共8个专题,开展了近30场学术报告和主题讨论,现场气氛热烈,精彩不断。本届大会同时进行全程直播,累计超过5000人次线上观看。
Gene+Seq国产测序仪预上市启动仪式
大会期间,Gene+Seq国产测序仪预上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仪式由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应建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吴焕文教授、河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刘月平主任、北京宣武医院病理科滕梁红主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郭凌川主任、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主任肖华亮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病理科主任李百周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苏丹教授、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学实验室主任辇伟奇教授、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床分子诊断室陆小军教授、华大基因集团执行副总裁华大智造总裁余德健先生、华大智造首席科学家王威博士等嘉宾出席。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 梁智勇教授
梁主任对Gene+Seq-200/2000国产测序仪寄予厚望。他指出,我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在核心设备上仍受制于人。作为产业链的核心,高通量测序仪一直被国外垄断,严重制约肿瘤精准医疗的普及。Gene+Seq国产测序仪应运而生,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以及技术服务好的优势,有望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NGS肿瘤临床应用提供新选择。
大会亮点
1 多维度指标联合应用,大幅提升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效率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贺凯教授
肿瘤免疫治疗依旧闪耀主角光环,热度不减。除David P. Carbone教授和Herbert Kim Lyerly教授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贺凯教授、重庆大坪医院王东教授、重庆新桥医院陈正堂教授等专家分别从多个角度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吉因加多维度指标联合应用研究成果引爆全场,通过综合分析突变(TMB)、免疫(IR-Index)及蛋白(PD-L1)指标,实现预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达80%,大幅提升预测效率。
2 基于多维度指标、超大样本量的肿瘤早筛研究数据发布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 张凯教授
在肿瘤早筛专题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克终教授分别作了《肿瘤早筛的机遇与挑战》和《NGS在肿瘤早筛中的作用》两场精彩报告。吉因加展示了其在肿瘤早筛领域的最新成果。基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吉因加从遗传、突变、免疫及病毒多个维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以大数据分析5000例多种类型肿瘤样本。434例肺癌独立验证集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88%,癌种类型准确率90%,比肩国际一流水平。
3 NTRK基因融合变异检测助力肿瘤新药研发
基石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科学事务高级副总裁 王辛中博士
在Biomarker助力肿瘤药物研发与伴随诊断专题部分,来自基石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科学事务高级副总裁王辛中博士结合多年新药研发经验做了精彩发言。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介绍了NTRK融合的特点、新药临床试验结果以及NGS检测的应用。她指出NTRK融合具有罕见、存在多类癌种的特点。罗氏泛-TRK抑制剂Entrectinib在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TRK/ROS1抑制作用和抗肿瘤活性。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不仅可以检测所有NTRK融合类型,还能进行类型区分,有助于NTRK新药临床试验。
4 V-USE吉因加医学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可见、可用、有价值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医学部总监 高瑞女士
V-USE吉因加医学数据分析系统首次公开。吉因加产品医学部总监高瑞女士介绍了该系统的四大功能,即结构化患者信息管理、均质化的临床数据分析、多用户合作分析和个性化拓展分析。系统将有助于临床医生管理患者信息、开展数据挖掘和探索科研思路,同时提供多中心项目合作、相似患者查找和在线MDT案例交流服务,真正让医疗大数据可见、可用、有价值。
关于肿瘤基因大数据年会
肿瘤基因大数据年会(The Symposium On Big Data in Cancer Genomics,BDCG)是吉因加举办的年度学术盛会,旨在全面展示吉因加肿瘤基因大数据平台成果,为肿瘤基因检测应用研究搭建高水准、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